学习党史回顾党的历程,参观革命旧址倾听革命故事,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……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,一次次接受心灵洗礼中,我再一次想起了家乡的那一片红色热土。
我的家乡湖北红安,原名黄安,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,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位军事家,8位上将、10位中将和43位少将,是全国着名的“将军县”,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。从1923年红安建党到1949年解放,在黄安革命根据地,先后诞生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、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、新四军第四支队等五支革命队伍。在20余年的浴血奋战中,红安为革命献出了14多万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,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革命人才,他们中绝大部分同志牺牲了。为了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业绩,1952年9月,湖北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,决定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,健在的红军老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,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殚精竭虑,再建功勋。
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,耳濡目染的都是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。还记得,母校——列宁小学(我国第一所以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名字命名的学校)经常组织我们开展各种各样的革命传统教育。我们曾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、革命旧址,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;我们曾倾听老红军讲战斗故事;我们曾手持大刀、长矛,踏着红军的足迹,寻找“红军洞”,争做“小红军”;我们也曾与军队官兵联谊,唱“红歌”,看“红片”……
在革命传统教育中,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红安精神。他们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,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坚信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必定胜利。他们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”的战斗作风,“把生存的希望让给同志,让给群众,以自己的牺牲去换取革命同志、革命群众的生存和安全”的高尚的思想品质,“一要三不要”(要革命,不要钱,不要家,不要命)、“一图两不图”(图贡献,不图名,不图利)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中,激励着我不断前行。
如今,作为一名检察官,我更应该发扬传统,坚定信念,牢固树立“立检为公,执法为民”的宗旨,恪守“忠诚、公正、清廉、文明”的检察官职业道德,深入实践“强化法律监督,维护公平正义”的检察工作主题,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!
作者:大同铁路运输检察院 王 勇